石墨化专题会议纪要20211027

发布时间:2022-03-01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广告位置(首页一通--图文)

一、产能


1、石墨化产能?

        去年年底国内石墨化产能在70万吨左右,40%-45%的量集中在内蒙古地区,到今年10月底负极石墨化名义产能在84万吨左右,从年初到现在能够投入的新增石墨化产能有10-15万吨,后续规划产能超过70万吨,建设周期需要2年以上才能陆续实现。时间拉的比较长主要有两个原因:1)最初的产能规模可能没办法全部兑现,比如20万吨只能建5-10万吨,剩下的产能需要另外找地方,导致周期拉长;2)能评手续拿到手周期拉长。

 

2、石墨化产能格局?

        外协厂家来看,量级比较大的:

        瑞盛+大盛合计6.5万吨,三信有3万多吨,蒙集3万吨

        新疆天宏基硅业原有2万吨,现在也在扩产接近投产,明年会到6万吨

        河北元氏槐阳:3万吨完整的OEM产品

        其他的恒科、恒盛、凯金、斯诺、欣源差不多每家大概1-2万吨。山西、四川、河北这些地方产能都比较小,每家不会超过2万吨,每个地区的合计产能都在10万吨左右。

        统计的样本有64家,占全行业90%-95%,有大概5%-10%没有统计到,1万吨的企业数量是比较集中的,1万吨及以下规模的企业大概有30几家。

 

3、石墨化目前和未来的产能缺口?

        今年有不少石墨化产能规划,截至这个月底,释放出来的容量没有超过10万吨,10月负极石墨化已经出现了硬缺口。10月石墨化缺口在8000吨左右。后边会有新增的产能,有些已经建成但很难投产,因为没有用电配额;另外在一些石墨化比较分散的地方有些新增产能的释放,但是量级是比较小的,也就是年度2-5万吨的体量,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市场紧张的情况。明年二季度之前是可以预见的非常紧缺,单月缺口可能会在2万吨左右;三季度可能会缓解,但是22年全年来看都是非常紧张的状态。明年负极产量规模在100万吨以上,单月产量10万吨,这样的话缺口就会非常明显。

 

二、价格、成本


1、石墨化价格情况?

        20年最低点市场主流成交价格在1.25万左右,10月市场成交价中心已经到了2.3-2.5万元,零单价格已经到2.6-2.7万元的价位。主要原因还是供需。负极石墨化价格的上涨幅度相对来说更加平缓一些,但后面的话重心还是会继续往上,冬奥会以前石墨化严重紧缺的状态在冬奥会之前是不会改变的。山西和河北按照往年的惯例在冬天采暖季也是会受到影响的。

 

2、负极和石墨化企业的谈价策略?

        负极价格二季度涨了一波,9月份前后有一些小厂价格上调,10月份大厂开始陆续在谈价。按照谈价周期来看,四季度会谈半年的价格,或者进入年度或季度谈判期。负极价格除了17年上涨之外,其实每年都是5%左右惯性下跌的状态。负极企业与海外客户基本上是签订三年长单,每年价格一议,谈年度合同。国内电池厂半年度或者季度谈价,9-10月谈一下,11-12月真正涨上去。更小的电池厂价格调整会更灵活一些,负极涨价最开始是从中低端产品开始的,因为面对的是相对规模较小的电芯厂商。

 

3、明年石墨化的价格空间?

        2010年历史高点在3万左右,今明年零单方面创新高是大概率事件。

 

4、工业电价情况?

        内蒙电价有增加,6-7月份就开始涨了,目前在4毛多,后面不排除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其他地方没有听说有明显的电费成本的增加。

 

5、坩埚价格、占石墨化成本的比例?

        坩埚价格范围5000-8000元,占石墨化成本10%-15%。每个坩埚用7-9次基本就报废了。

 

6、石墨化涨价对负极企业的盈利的影响?

        这一轮负极包括石墨化的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化,那么企业的话语权可能就会变,负极企业的话语权和谈判筹码可能会更大一些,所以这一轮成本传导的力度会更大一些。往年石墨化价格的变动更多都是负极企业自己消化了。所以石墨化涨价对负极企业的盈利不是削弱,反而自配率高的厂家利润会更丰厚一些。目前负极能够传导60%-70%的成本上涨,后续如果产能进一步吃紧,100%传导都是有可能的。

 

三、双控和限电


1、目前限电的情况?

        21年年初进入限电,负极石墨化厂家被限电15%-30%不等。7月份以后内蒙限电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年初的20%-30%到这个月的50%-70%。

 

2、能评的门槛是什么时候新增的?

        能评是今年新出的审批条件,之前都是没有的,已经在产和投产的项目只需要把能评的手续补齐,但是新项目流程的审批难度会非常大。

 

3、能评的主要流程和负责部门、审批周期?

        原来是说在省委批,后来因为双控力度加大,超过5万吨标准煤能耗以上需要国家发改委批,审批的周期时长也不是特别明确。明年二季度以后项目进入正常审批流程之后进度可能会加快。

注:1度电煤耗320克,5万吨标准煤能耗近1.6亿度电,对应近1.3万吨石墨化项目。

 

4、今年用电矛盾比较突出的原因?

        主要是需求侧拉动的,本身需求比较旺盛导致用电用能很高,上半年用电增速相比2019年都有大量的增加。今年又是水电小年,水电发电量同比是下降的,火电同比增长13%,导致碳排放增加和上游煤炭用量的激增。而在供给端,过去煤炭受到国家的管控和约束,产能没有考虑那么充分,没有匹配到需求的增长。

 

5、内蒙限电和能耗管控的情况?

        内蒙目前是双绿灯,双控表现还是不错的。以往十三五期间内蒙的双控成绩不是很好,但在十四五期间从一开始就对这块进行了比较细致和通盘的考量。内蒙限电不是由于电不够用,强度方面的约束仍然是有富余的,用能紧张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内蒙在政策方面进行一个有序的调控。

 

6、对石墨化环节的管控态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石墨化属于高耗能行业。云南和四川的比较大的矛盾在于未来会聚集大量的高耗能产业,国家一定会进行管控和约束。

        有些产业看起来是高耗能的,但是是由于既定的方针政策引起的,比如新能源的需求拉动工业硅,电池的需求拉动石墨化。国家会对重大的事项进行调剂,不排除会对特殊的高耗能行业进行放开。

 

7、对储能的看法?

        主要两种储能方式,一个是抽水蓄能,目前32GW占90%,剩下3GW是电化学储能,磷酸铁锂主导占90%。国家希望电化学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方式得到资本的参与,同时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峰谷价差,所以电化学储能能比较好地匹配分布式能源,包括风电、光伏和分布式充电桩。电化学储能更多关注短周期调峰和调频的能力,按照2-4小时去强制配置;抽水蓄能更关注长周期。

 

8、冬奥会对周边城市的停产限电影响程度有多大?

        这些是标准动作,可以参考过往,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调整,但可能会稍微有所缓解的点,在于国内高耗能价格的走势,现在还没有办法给到一个一刀切的结论。如果那个时候原材料的价格往下走了,那么管控约束可能会持续比较强;如果本身价格还高企,上游原材料也很紧张,那么可能会有一些通盘的考虑。

 

9、能耗双控和限电未来更多依靠碳交易市场的方式,能耗总量的限额和划分怎么与碳市场结合?

        纳入碳市场以后,国家可以理清行业总的碳排放量,给到一个约束。碳排放量和用能是直接挂钩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用能总量,然后分配到每个企业,如果超过了红线,就需要高价买电。这样的约束通过给到省政府,省政府在这样的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用能,不会出现今年这种前面松,后面紧的局面。包括未来的预警机制和弹性机制都会在碳交易市场形成深度融合。

碳交易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两地结算,包括上海和湖北作为碳交易落脚点,现在已经纳入火电、钢铁、建材等行业。

 

10、乌兰察布最新的政策动向?

        2-3月份奥运期间有可能会关停石墨化产线,现在政策还没最终确定,还要征询企业的意见,乌兰察布这边企业的限产比例可能会在60%以上。目前所有的石墨化项目不再审批和报备,预计这种情况会延续到明年的下半年。

 

11、四川地区目前的产能进展?

        四川地方的项目进展并没有按照负极大厂的预期一样在22年三季度或者四季度能陆续投产,像大多数厂家还没有拿到能耗指标。其他新的石墨化选址地区像贵州和新疆等,除非是已经投产,新的项目审批周期还是会很长。

 

四、天然石墨、石墨电极、工艺改进


1、石墨化的紧缺下企业可能的措施?

        有几个解决方案:1)预石墨化提升现有产能的装炉量,这个方法在今年前三季度都已经使用了;2)通过石墨电极或者其他富余的产能往负极加工去切换,但整体还是比较有限;3)电池厂采用天然+人造的复合料。

 

2、天然石墨的掺杂比例和使用场景?

        国内头部的负极企业都有天然的产能,部分产品采用天然和人造的组合,电池厂买了原材料后也可能自己去做复合,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只是说比例问题。现在人造掺天然采用9:1或7:3,明年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可能天然掺杂的比例会更高,有可能到6:4甚至5:5。

在使用场景方面,复合负极一般还是用在专用车和储能上居多,乘用车主要还是用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还是差在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及和电解液的相容性,如果电池企业要用纯天然石墨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也会更高。

 

3、海外为什么用天然石墨比较多?

        海外用圆柱电池比较多,圆柱对于天然石墨的膨胀性容忍度比较高。天然石墨基本上会用在松下、LG和三星的1865和2170电池里面。还有就是海外做电池的整体工艺水平比较高。

 

4、人造和天然的占比?

        一端产品价格大幅提升会使得另一端的使用占比提升,未来天然和人造的比例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极端,天然的占比可能会提升,但人造的占比会维持在60%以上,中国的天然石墨资源比较丰富。

 

5、石墨电极石墨化转负极的产能规模有多大?

        石墨电极今年的利润也是比较可观的。17-18年经历了一轮扩产潮,目前市面上有部分代工企业有闲置产能,在负极石墨化高额的利润刺激下可能会有部分的产能转移过来,极限量级大概20-30万吨。

石墨电极的石墨化主要采用坩埚和内串,坩埚主要用于生产高功率的石墨电极,对应到负极就是一些高端的产品。石墨电极的内串的工艺一般是要改成负极的厢式炉,如果产能不是很大的话一般2-3个月就能改好。

 

6、连续石墨化的进展?

        还没有在行业内大规模使用,最优的状态还在摸索,现有的方式还是艾奇逊和厢式这两种,连续式的批量应用可能还需要两年时间,22年之前可能看不到有大量的应用。连续石墨化单炉的装炉量是比较低的,如果出来的话可能还是会先抢占厢式的份额。坩埚在高端产品中的应用短期内不太可能被替代。

 

五、负极


1、负极行业的企业数量和格局?

        负极企业的数量这几年来看逐年在增加,去年统计大概40家左右,今年会更多,明年小厂的生存压力会非常大,中小企业有可能会变成大企业的OEM厂。

 

2、海外负极厂和石墨化厂商的竞争力?

        日本负极企业占比是逐年下滑的状态。

        韩国目前主要就是浦项一家,产品是以天然为主,后面会有人造石墨的规划,今年不会有人造的产能出来,明年可能陆续有一些量出来。

        海外石墨化主要在日本,他们的石墨化加工价格普遍在3万以上,所以负极成本这块的劣势很明显。

        未来按照产品品质和客户结构来看,海外的企业很难去挤压中国企业的市场。

 

3、硅碳负极掺硅比例?

        5%-10%,最高不超过20%。

 

六、企业视角


1、某一石墨化企业的情况

        产能大几万吨,代加工企业主要是贝特瑞、紫宸和杉杉,这两个月陆续接了凯金和翔丰华的零星订单。因为奥运的因素,后期的单子停着没签,等政策的落地。

        电价年初3毛。7月份涨了一次涨到4毛3,预计11-12月涨到5毛5,其他行业像电池和硅企业都涨到6毛多。

        报价这边,厢式炉报2.1-2.2万,年初报1.2万;坩埚报2.4-2.5万,年初报1.3万。小厂报价2.5-2.6万,但是公司本身产能不够,接小厂的高价单也比较有限,还是以大厂的单子为主。

        扩产这边,计划新一期以厢式炉为主,成本比坩埚便宜1-2k。后续可能计划再上两个车间5万吨产能。

        限电方面,9月份30%,现在40%,可能冬奥会期间60%-70%。明年3-4月份可能会恢复正常。

 

2、石墨化行业发展的历程?

        负极出现的时点比碳素行业晚,负极的石墨化最早是从石墨电极转过来的。在2500-3000度范围内,碳材料进行石墨化的转化过程。从工艺的角度看,最早是艾奇逊炉,在艾奇逊的基础上为了降能耗和增加产量,发展了厢式炉,目前第三代是发展连续式的石墨化炉,能耗比前两者低很多。日本和德国石墨化炉的工艺更加先进,他们的碳素企业有不少都在用连续式的石墨化炉;国内这块设备暂时还没有突破。

 

3、各家石墨化工序差异度?

        技术差异度不大,但是每家的生产管理就是人的因素是比较大的。尚太的成本能够做的比较低,收率能做到92%-95%,成本比其他家便宜1-2k。

 

4、从企业层面对石墨化行业的感受?

        从企业本身询价和量来说是偏紧的。尤其是下半年之后有不少的小的负极材料厂想找石墨化企业做代加工,但是受制于产能就没有办法跟他们合作。

 

34、不同的针状焦在同一石墨化厂进行加工产品是否有差距?

        产品差距不大。大厂找我们代加工的负极材料前驱体做出来的成品率、回收率都差不多。​​​​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