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写出好标题,让SCI投稿成功率提高100%

发布时间:2021-10-29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广告位置(首页一通--图文)

最终为文稿选取的标题:无论是在投稿、审稿,还是在发表后被阅读和搜索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今天提供如何写好标题的几大策略,让你的作品更加有效地赢取目标读者的注意。
策略1:提供尽可能相关的信息,但要非常简洁。
文章标题的目的就是吸引日理万机的读者,让他们快速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摘要和全文。标题包含的信息越多,读者就能更加容易高效的判断他们是否对你的文章感兴趣。比如,Journal of Ecology 在作者指导里面明确要求所投文稿要有一个“简洁,提供有用信息,并尽可能短”的标题。
策略2:凸显文章关键词。
要找到能够抓取潜在读者眼球的关键词,他们对你文章或者研究的兴趣从无到有的过程,往往是基于这些关键词。因此要想办法把这些关键词放在文章标题显眼的位置,也就是标题的最前面。这种做法还可以确保你的文章能够在文献搜索服务中被快速精确的找到,这些服务使用关键词系统来识别出特定读者感兴趣的文章。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 Effects of added carbon on mechanical strength of steel beams
√ Carbon addition improves mechanical strength of steel beams
为确保关键词处于文章标题的前部,可以使用冒号(:)或者破折号(-)把含有关键词的部分与后面解释性的部分分开,具体例子如下:
√ The regula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race bias: the role of motivations to respond without prejudice
√ Somaclonal variation — a novel source of variability from cell cultures for plant improvement
策略3:明智的选择名词短语,陈述句,或者问句
传统的文章标题采用的是名词短语,也就是把几个词团簇在最重要的关键词周围,具体例子有:
• Individual biking patterns in urban and rural California
· Evidence of species adaption in desert area
使用陈述句作为标题一般适用于那些研究一个具体问题并给出不太负责答案的文章。在这些条件下,陈述句比名词短语更能突出和明确具体信息,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前者含有具有力度的动词,而后者往往夹杂着一些比较模糊的词,比如”The effects of…”。下面是一个具体例子:
× Effects of added carbon on mechanical strength of steel beams
√ Carbon addition improves mechanical strength of steel beams
如果所研究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那么使用问句的形式做标题就会比较有效,比如:
√ Is Pay-as-You-Drive insurance a better way to reduce gasoline than gasoline taxes?
策略4:避免名词短语引起的歧义。
如果作者把一串名词和形容词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包含复杂意思的标题,有时会引起歧义,因为同样的表达会有不同的意思或者理解。当把名词或者名词短语作为形容词使用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比如,reaction activity suppression可以理解为suppression of reaction activity,同样也可以理解为suppression by reaction activity。
一个基本规则是把名词短语控制在三个单词以下,并且确保这三个词的短语没有歧义。如果名词短语比较长,你需要重写这一部分,通过加入介词(of, by, for等)来使意思更加明确,比如:
× wheat seedling growth suppression
√ suppression of wheat seedling growth
此外需要注意,当名词作为修饰限定性词使用出现在较长的名词短语中的时候,这类名词要使用单数形式,具体例子有:
food for cats -> cat food
disturbance by fluctuations -> fluctuation disturbance

参考来源:

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Strategy and Steps, 2nd Edition. Margaret Cargill and Patrick O’Connor.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