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问题,美国圣母大学Jennifer L. Schaefer、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Buket Boz等人综述了改善离子传输特性的电解质和电极设计的研究现状。首先对相关的电化学传输理论及连续介质模型进行了概述,随后,介绍了增强离子传输性质的有机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且从理论、模拟和实验的角度讨论了多孔电极中离子传输的挑战,最后回顾了缓解离子传输限制的电极设计的实验成果。该综述以“Review—Electrolyte and Electrode Designs for Enhanced Ion Transport Properties to Enable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上。
理论、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本体电解质和多孔电极内的离子输运特性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聚合物用作电解质、涂层和粘结剂时可以增强锂离子转移能力,同时增加较少的非活性质量。设计并使用增强阳离子运输的聚合物,同时保持电极材料的机械、电化学和化学稳定性,是未来研究的主要目标。下一代超厚正极制造技术已经被探索出来,如干正极制造技术和3D打印技术,这将彻底改变商业电池的制造工艺格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活性材料利用率和电池能量密度。电极烧结法由于其无溶剂、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可控、良好的多孔形貌,同样在商业领域受到了关注和支持。如何设计电解液、电极材料及其结构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仍然是一个挑战。Buket Boz et al. Review—Electrolyte and Electrode Designs for Enhanced Ion Transport Properties to Enable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Batteries. 2021 J. Electrochem. Soc. 168 090501. DOI:10.1149/1945-7111/ac1cc3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149/1945-7111/ac1cc3